返回女性肖像?社会投影?! |  柯 宁



作为一个艺术史学者来看何森的作品时,我被备经锤炼的技巧、睿智的视角及对色彩的敏
锐感觉所深深吸引,更不必说其感官的层面了。“那些女孩”系列包括了一些我在这一代艺术
家中所见过的最具震撼力的作品。何森的创作天赋几经磨炼,已经成熟;他有一种惊人的能力,
使观众对当代中国生活有耳目一新的认识。他以拍摄照片开始其一件作品的创作,再将投影的
图像画下来,这种技巧使他得以在画作中展露仅靠想象容易忘却的现实的视角、光影及生活真
实,从而赋予其油画作品以某些人尚未觉察的现实主义气息。制造一个场景,记录下来,并用
油彩使之成为永恒—何森的这种兴趣当他于1989 年从美术学院毕业时已经颇为明显了。他
20 世纪90 年代早期的作品也是对现实的刻画,而相对说来较为模糊,务其大略,充盈着阳刚之
气。朋友的肖像中包括了浓重丰富的色彩以及难以言喻的背景,凸显出一种躁动不安的感觉,
那时的许多年轻人对这种感觉一定不会陌生。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,何森调整了风格,画出
的人物具有雕塑般的具体效果,并去掉其双眼,使作品具有更为抽象的感觉。1998 年后期标志
着“那些女孩”系列的开始,何森充分发挥艺术技法,并用柔糜且具有强烈肉感的女性图像安
抚了以前的躁动。他2000 年以来的作品比这个系列中的早期作品更加注重细节、具体而微、一
丝不苟。他继续用关于变革中个体角色的具象作品透视着当代社会,加以品评。


作为女性看何森的作品时,我发现自己在不停地与女性的主题与描画斗争冲突着。她们
的姿势体态颓废堕落,充满性挑逗意味,并往往极不体面、令人难堪。虽然这些作品只是何森
的个人想象,使得这些女人柔弱无力的窥淫癖的一面仍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细节。充盈于作品
中的男性偷窥欲是如此强烈,以致我怀疑是什么样的人会画出这样的画,更具体地说,他对
女性的态度到底如何?当我见到何森并得以与他深入讨论这个系列时,我不断增长的不安很
快烟消云散了。


何森与我脑海中想象的人大相径庭。他含蓄,优雅,稍显腼腆,对有关当代中国发展的现
实话题则谈锋甚健,绝不含糊其辞。事实上,他的作品近距离地审视社会,并就其对日常生活
的影响作了严肃认真的探讨。欣赏这个系列从而得出一个他所描画女人的模式较容易;当她
们心不在焉地对着镜子涂脂抹粉,或斜躺在沙发或床上用电话交谈,好像对世界上的一切都
漠不关心时,显得浅薄,虚假,且可能对现实麻木无知。令人惊奇的是,何森同意这种程式化
的概括。他非常想要这些女人看起来好像灵魂空虚,虚浅无知,无所事事,漫无目的,似乎只
是一个美丽的躯壳。我们看到了这些除了自己就无所挂心的独处的女人以及她们的世界。何
森甚至限制了她们睁眼看世界的能力,使得她们更加缺少内涵与深度。女孩的眼睛被处理掉
了,因为何森相信这样的女孩没有能力认清现实。“我画中的女孩没有眼睛,因为我相信人们
之间有遥不可及的距离,使得她们无法认清现实。她们迷惘,冷漠,对现实熟视无睹。”何森的
作品在表述上是写实的。他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,揭示了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之真实。


“当今社会之好前所未有,它比从前显得更加干净漂亮了。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实质
是什么……在某种程度上它是非常虚假的,因为我们只能看到浮在表面的东西,而不是内在
的实质。就像我作品中的女孩,外表看起来漂亮,但腹中空空如也。”何森作品中的女孩可能
寓指人们对其生活的无能为力,无可奈何。他描画了人们正在经历的不断变化的角色,以及与之关联
的现实的情景。


色彩的选用强化了品评表现的力度。此系列是用黑色、白色或紫红色创作的。何森说他
选择了黑色、灰色及白色的不同色调是因为它们的简洁,但是同样显著的是暧昧的、不明确
的环境的理念,该环境由人们所处的灰色区域所界定,表达了与今日社会紧密相关的复杂情
结。“人们不知何去何从,他们对我们的新社会感到迷茫困惑。”这个系列的另一半用紫红色
及粉红色描绘,何森面无表情地说这是女性的色彩,因而强化了作品的柔弱的女性色彩。


何森一直是个坚定纯粹的艺术家,“那些女孩”系列在风格及内容上都是优雅而有内涵
的。在看起来好像稳固、安定并且进步的社会中,许多人发现了一种面目不清、难以把握的现
实,这个系列准确地反映了这个不停变化中的社会。“我作品中的模特觉得作品非常真实,包
括画法、情绪及内容。但是同时她们也感到可怕,因为这些作品太‘真实’了。她们在其中看
到了在现实中无法面对的东西。”


“过去人们有理想、有信念,而当今社会人们不再有这些东西了”。人们正感受着精神家
园的失落以及对未来的不可捉摸、无法把握,正如何森以其造诣不凡的技巧所暗示的。他以
独特的方式刻画着年轻女性的生活,以之作为这样一个社会的表征。


2000 年6 月
原载于《中国考古与文物摘要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