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与何森对话  |  朱其


朱其:以下简称朱    何森:以下简称何


朱:你的这个“女孩”系列从哪一年开始的?
何:1998 年底开始画的吧,以前都是画男人,也都是我们这种状态的人,青春冲动的、焦
虑的,这和我自己的精神状态有关,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、排他的一种状态,不是那种健康的、
开放的感觉,比较边缘,对现实熟视无睹。


朱:为什么会对女孩在室内的一种日常性表象发生兴趣?
何:因为老是沉迷在很自我的感觉中,对现实很抵触,这不能说是健康的,我对日常性本
身的兴趣小于对它所表现出来的里面的东西的兴趣。画女孩有几个原因。


朱:哪几个原因?
何:觉得整个现实社会的状态和以前相比变得女性化了,或者说中性化了,和20 世纪80
年代到90 年代早期那种男性化特征区别很大;另一个就是对女性的迷恋,是个人化封闭性的,
还有就是男人画烦了。


朱:那些女孩为什么都让一束光使她们的眼睛闭上?
何:还是我对人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感受,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排斥,就是这样,那是漠然,
也是恐惧,对现实的恐惧。


朱:你所恐惧的现实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?
何:其实是挺抽象的,具体说是一种对成长的恐惧,突然有天你发现自己长大了,对自己
说你是个大人,必须独自面对一切,而你自己并没做好准备,就像把个孩子丢在街上,他的惊
恐和不知所措是可以想象的。


朱:成为大人不好吗?
何:我说不清这感觉,孩子都渴望长大,可那只是种渴望,真正变成现实时,肯定有兴奋,
也有不知所措。我觉得这和现在中国社会现实很像,一面要维护自己的尊严,一面手忙脚乱,
其实由此而来的消极就是排斥和逃避。


朱:你的画面上的图像很像摄影,绘画中的写实图像和摄影影像有区别吗?
何:肯定有区别,虽然我有意在模仿一些照片的效果,但是手工的绘画和照片是很不一
样的,你画画会不可避免地带入个人情绪化的东西,色彩和笔触,局部的纹理,虚实关系,
而且我现在比以前更强调手工化的绘画感觉了,因为个人情绪不可避免地会通过你的技术
来表达。


朱:你觉得手工是有了新的含义,还是仅仅觉得要恢复它?
何:我觉得这对我自己来说不重要,我只需要通过技术来传达真正的意图,我也知道对
一些人来说,通过电脑对照片的处理能达到各种效果,但这些手段都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是
你怎么利用它,我太清楚处理电脑图像并不比我自己手工绘画来得更省事,每种技术手段的
存在都有它的意义,问题在于你的优势是什么,还要看你表达的东西。


朱:你画面中的光线很具有情绪色彩,虽然是写实的图像,但好像不是现实主义?
何:我个人不太考虑自己绘画的属性,很简单地想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图画,虽然都
有照片作为资料,但在画的很多时候并不太依赖它,我仅仅是需要一些漂亮的表象而已。


朱:你画的女孩形象的年龄都要比你小得多,你觉得你仅仅是在画她们的表象表达你自己,
而不是她们的经验?
何:对,是通过她们表达自己,虽然有时这些原型觉得那种状态和她们很像,但作品和她
们的经验无关。



朱:你接受教育的背景好像是很乌托邦的时代,现在画面却完全沉湎于一种“她们”的日常性,
这是一种逃避?
何:毕业后很长时间的作品都延续着理想主义的路子,自己也不知怎么就慢慢变成这样
了,说不知道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挺清楚的,有种什么东西破灭的感觉,面对现实你真的觉得
和理想相比太残酷了,所以有时我说现在和最开始决定投身艺术时的感觉太不一样了,以前
感觉很兴奋,现在有很多无奈,这就是理想和现实,但是现在更真实,因为艺术毕竟是很个人
化的东西。


朱:你所表现的“女孩”,在视觉上,好像更多的是影像,身体的质感很少,你是怎么看写实和
现实感的关系?
何:其实我不需要很实在的感觉,这和你自己的需要有关,本来我要传达的就是情绪化
的东西,那种若隐若现的感受,你能画个很实在的血肉之躯出来又有什么用呢?


朱:很多人说那种“若隐若现”的视觉像李希特,你是怎么看的?
何:我很喜欢李希特,但并无意去模仿那种效果,我觉得自己画得够“实”的了,我说的
若隐若现是那种要传达的感觉,那种你说不太清楚的暧昧感受,不是指图象本身的清楚与否。


朱:你觉得绘画的技术性在你的绘画图像中占什么位置?
何:当技术成为你的本能时,它一点都不重要了。


朱:你觉得你这一代人的绘画与过去比有什么变化?
何:我觉得就是标准更个人化,手段更随意,没有“地道”、“纯正”这类的概念了。


朱:你在绘画观念上好像重新对文学性感兴趣了?
何:很难讲,你没觉得现在文学作品没了“文学性”吗?不知是什么原因,艺术家本身并
没去刻意地文学化,也许是大家都本能地觉得艺术应该和人和生活更贴近,更多的是表达状
态而不是纯粹的概念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很多绘画好像是变得有“诗意”了。


朱:你的经验和图像之间是一种寓言关系,你的“女孩”所在的场合好像是寓言化的,而不是
现实化的?
何:对呀,作品传达你对现实的感受,但如果你真画的是现实,作为艺术家的你就不见
了!图像和现实不是真正的物和镜子的关系。如果是镜子那就只能是哈哈镜:很逼真,但不是
它本身。


2002 年5 月14 日